名片盒中的迎来送往: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新年新展《所合在方寸——广善堂藏中外外销名片盒》

名片盒中的迎来送往: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新年新展《所合在方寸——广善堂藏中外外销名片盒》

 

18至19世纪的西方,名片是绅士淑女的社交生活中至为关键的媒介。随着造访前先留名片这种上流社会社交礼仪的广泛流行,名片盒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既方便又标榜身份与品位的配饰。

当时的西方市场上,不仅有英国与法国制造的名片盒,更有大量从中国、印度、日本等地进口的产品。作为清代中国“一口通商” 的贸易大港,广州依托兴盛发达的手工艺行业与高超的技术,生产各类专门面向海外市场的工艺品,量大质优,长期畅销,名片盒即是其中一类。广州产外销名片盒涵盖银、象牙、玳瑁、砗磲、珐琅、木等多样材质,荟萃錾刻、累丝、镶嵌、刻画、镂雕、漆艺刺绣等丰富工艺,以充满“中国风”情调的图案为主要纹饰题材,精致华丽;既有批量生产,还可以私人定制受到了欧美上流社会的钟爱。许多出口高档工艺品的商铺,如著名的VOLONG、宏兴(Wang Hing &Co.)等,会把这些精美的名片盒放在标注了自家商号的包装盒中进行销售。就在这些名片盒的方寸之间,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西方上流阶层社交往来的翩翩风度,也可以打开一个蕴藏着东方精工巧艺的奇妙世界。

本次展览从广善堂主人林世杰先生的收藏中精选,旨在聚焦广州外销工艺品中的“名片盒”,又专门与同时期的印度、日本等地所制外销名片盒作对比,广度与深度前所未见。希望能邀请广大观众一同走进更为丰富、多样的东西物质文化交流的世界,在绚丽的碰撞和交融里,领略广州外销名片盒独有的风华。


重点展品一览


银累丝鎏金烧徽章宝塔风景纹名片盒

19世纪

QQ截图20241220151232.png

早期外销银器常采用累丝鎏金,点缀烧珐琅纹饰,后期才逐渐以锤揲錾刻为主。此类名片盒的装饰样式,与相同材质的外销扇高度相似,应是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也反映了外销工艺品的程式化特点。


 

银锤揲錾刻富贵平安人物故事纹名片盒

19世纪

QQ截图20241220151221.png

QQ截图20241220151226.png

錾刻即透过锤击或配合錾子使金属表面产生凹凸不平、深浅有致的錾痕图案,可用于修整纹饰细节,进一步完善整体形态。锤揲技法则是充分利用金属自身的延伸性,从器物内壁反覆锤击敲打至器体或纹饰成形,成品具浅浮雕效果。经锤揲技法塑形后,匠人随即从外壁以錾刻技法添加细节。錾刻技法不时与雕刻技法交替配合使用。


 

 

银锤揲錾刻徽章故事人物图名片盒

19世纪

QQ截图20241220151015.png

QQ截图20241220151010.png

这件名片盒正面徽章有“孖利”汉字,可能是“Mary”(女子名“玛丽”)的音译。附有“90”“WH”款。


 

 

 

贝雕拿破仑宅风景图名片盒

19世纪

QQ截图20241220151006.png

QQ截图20241220151000.png

这件名片盒的正面与背面分别是拿破仑的住宅与墓地风景,这一题材在外销工艺品中较为少见。

 

 

 

檀香木雕徽章满大人纹名片盒

18世纪

QQ截图20241220150954.png

QQ截图20241220150947.png

  该名片盒中央徽章有“Louisa”的女性名字,属私人定制。


 

 

 

日本金银镶嵌龙纹名片盒

20世纪初期


QQ截图20241220150939.png

QQ截图20241220150927.png

金属胎上施错金银工艺,将金银素材制形嵌入,在日本称为“象嵌”。这件名片盒上有“日本国京都住驹井制”款,是日本金银镶嵌工艺大师驹井音次郎(1842-1917)在1895年至1902年间的作品,这时他开始独立以自己商标进行创作与经营。驹井的家族在京都历代以刀装金工为家业,地位尊崇。1876年,明治天皇颁布废刀令后,驹井家族开始将金银镶嵌细工用在花瓶摆件、钱包烟盒与名片盒等配饰,盒子橱柜等生活用品上,面向西方市场,远销海外,享有盛誉。驹井音次郎尤其擅长“布目象嵌”,此种技法以镶嵌所刻线条布满金属胎、使得质感密如布纹而得名。


展览现场

QQ截图20241220151029.png

QQ截图20241220151036.png

QQ截图20241220151240.png

QQ截图20241220151249.png

QQ截图20241220151302.png

QQ截图20241220151311.png





公安备案号44010302000746 粤ICP备081132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