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旧家居展

        旧广州家居是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处处印记着老广州人家的生活痕迹:虚掩的脚门和横格趟栊大门,精美的雕花屏风,秀丽的蚀花玻璃窗饰,以及体面的家居摆设,都保留着昔日华贵典雅的风采,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它们都显得有些陈旧甚至残破,每一块布满青苔的砖瓦,每一块斑驳的木板,每一块残存的饰件,似乎都在向人们述说着历史,诉说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广州套色玻璃刻画

 

    广州套色玻璃刻画是中西文化结合、独具地方特色的实用工艺品。它始于清末,采用国外进口材料和加工方法制成,以中国传统题材为内容再现于平板套色玻璃上,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常设于两个明暗不同的空间,多作屏门、窗扇的门格、窗心之用。

 

套色玻璃的颜色包括红、黄、蓝、绿等。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在玻璃上进行蚀刻、磨刻或喷砂脱色技术处理,工艺复杂精细,作品典雅秀丽。二十世纪初,套色玻璃刻画盛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流行一时的居室装饰品。四十年代后期因战乱而销声匿迹。六十年代,广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曾一度对此工艺进行发掘,并恢复生产,终因材料缺乏而式微。

 


偏厅款客

        偏厅是款待日常宾客或密友的地方。偏厅摆放着长桥台,上摆设有座屏、神像、油灯等装饰,使整个偏厅显得高贵雅致。而一侧的拗栏椅和公座椅,又令人十分惬意。 



百福龙凤狮七头大圆台

    圆台由一块完整的交趾黄檀木料制成,全部采用榫卯结构,运用多层透雕、立体雕、平雕相结合的技法,圆台四周侧面共雕刻一百只蝙蝠,六只狮子口含活动吊环;圆台共有六条腿支撑,每只腿脚下雕刻一只虎爪撑地。台面配天然大理石。圆台配有六张四条腿圆凳,材料、造型与圆台相一致。这套圆台是当代广式家具代表性作品。

 


寝室闲居

        寝室是夫妇休息之所。按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风俗,媳妇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品,一般都放在寝室中,陪嫁品的多少,决定了媳妇在家庭地位的高低、场景中媳妇的嫁妆齐全、首饰箱、衣柜、洗面柜、梳妆台、樟木栊等必需品一应俱全。



罗汉床

        罗汉床出现于明代,是一种三面设围子的床,最初因为是僧人常用而得名,故又称弥勒榻。清代中后期以后,罗汉床成为南方较流行的家具,旧广州的不少富贵人家都置有罗汉床,或设于厅堂,或安于密室,作为主人休憩,与密友倾谈,抽烟、品茶之所。



姑婆房

        清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些妇女为了反对家庭包办婚姻,往往通过“梳起”仪式(把头发绾成髻),立志独身,终身不嫁。民间成这些妇女为自梳女,又称为“姑婆”,姑婆独自生活,其居室中的台椅、茶柜等家具均形制独特、小巧精致。小茶柜上雕刻的“仙岩生玉女,佛井吐甘泉”,反映了姑婆的心境和追求。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广州旧城区(主要在西关一带)最有地方特色的古老大屋,多建于清代和民国初期,为名门望族、官家巨贾所修建。采用青砖木结构,有独立一间的,也有两、三间连在一起的,比较大的西关大屋分三间两廊,中间为厅堂,两旁为偏间,还有书房及小庭院和天台等。这些遗留下来的民居,可以让人们隐约地看见昔日旧广州的风貌。



趟栊门

脚门、趟栊门、大门是广州西关大屋的标志之一。脚门起阻隔视线的作用,上部雕有通花图案,屋内的人可透过通花处看清外来客;趟栊是由数条圆木棍架成的沿水平方向走动的栅栏式拉门,最上一根木棍固定,作上部轨道用,下部装有滑轮利于推动,趟栊后部有插销,可上锁。平常人们一般只关脚门和趟栊以利于通风透气,有如今日的防盗闸。大门是两扇对开的厚板门,多用樟木或坤甸制成,厚重结实。

 





 

公安备案号44010302000746 粤ICP备081132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