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塑脊饰,又称“花脊”,用陶泥雕塑后经煅烧而成,是专门装饰于庙宇、祠堂、 会馆等大型建筑物上的特殊工艺。这种装饰手法源自明末清初,盛于晚清,主要流行 于我国的岭南地区,体现了南粤浓郁的民间建筑装饰风格。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民间称 之为“灰批”,一般装饰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 处。民间艺人以石灰为主要原材料,加上发酵后的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 炼,制成草筋灰或纸筋灰,然后根据建筑空间和装饰部位的需要设计图案 ,在需装饰的部位进行现场制作。一般先以草筋灰堆塑造型,再用纸筋灰 细塑表面。待干到一定程度后,最后绘上各种色彩。
木雕在陈氏书院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木雕业在明 代逐步趋于繁盛,随着硬木(俗称红木)家具的发展而成长,为岭南 传统手工艺的一种。陈氏书院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 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这些木构件集实 用与装饰功能于一体,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 图案繁缛富丽,充分显示了当时的木雕工艺水平。
石雕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工艺品,有数 千年的历史。广东石雕产于潮汕、肇 庆、西樵、番禺等地,尤以潮州石雕 最为著名。初期的石雕较为简朴古拙, 发展至清代,工艺渐趋纤细繁缛。艺 人以圆雕、通雕、浮雕、线刻等技法, 雕刻出无数岭南花果、珍禽瑞兽、人 物造像,形象生动传神,质地坚实凝 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广东砖雕采用精制水磨青砖为材料,雕刻手法多以 阴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穿插进行,纤巧细致, 精细者可达七八层,造成景致深远的效果。雕成的 花卉枝叶繁茂,形如锦绣,戏曲人物衣甲清晰,画 面层次分明富起伏变化。
铜铁铸和彩绘是陈氏书院建筑装饰 工艺中的两种,尽管它们在整个书 院建筑的使用为数寥寥,却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作用。
陈氏书院大门上气势威武的彩绘门神。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 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 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 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